首页 > 量宇资讯 > 量宇动态 >


《政策红利与产业机遇:中翼鼎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》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,中翼鼎东凭借对褐煤资源的创新性开发,精准对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,构建起 “技术创新 - 政策协同 - 产业升级” 的可持续发展闭环。从工业固废资源化到土壤生态修复,从水溶肥技术突破到生物刺激素研发,企业正以多维度优势抢占绿色农业新赛道。

一、政策东风下的战略机遇期

随着《“十四五”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》等政策落地,中翼鼎东的核心业务与三大政策方向高度契合:

  1. 固废综合利用:作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,其低阶煤全物理萃取技术可将煤矸石、粉煤灰等固废中的腐植酸提取率提升至 75%,固废综合利用率达 90%,符合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南》要求,可享受税收减免、专项资金补贴等政策红利;
  2. 土壤污染防治:土壤调理剂产品入选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》,适用于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,在长江经济带、京津冀等重点区域,可纳入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范围,获得每亩 200-500 元的修复补贴;
  3. 化肥减量增效:含腐植酸水溶肥、有机水溶肥等产品符合《水溶肥料》(NY 1107-2020)新国标,在 15 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省可享受每亩 30-50 元的施用补贴,且因养分利用率提升 30% 以上,成为规模化农场降低投入成本的首选。

这些政策支持不仅加速了产品推广,更推动企业进入政府采购体系,2024 年政企订单量同比增长 65%,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的农业项目。

二、千亿级市场的蓝海布局

全球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(2024 年全球有机农地达 7600 万公顷,年增长率 8%)与国内消费升级,为中翼鼎东打开三大高增长市场:

  1. 高端农产品投入品:在粤港澳大湾区 “菜篮子”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等区域,其水溶肥产品因助力实现 “零农残”“高营养” 目标,成为有机认证农产品的指定投入品。经测算,使用中翼产品的农产品售价普遍提升 15%-30%,市场需求年增长率达 20%;
  2. 生态修复专用产品:针对我国 1.8 亿亩重金属污染耕地、3.6 亿亩盐碱地的修复需求,土壤调理剂与生物刺激素形成技术组合,可提供 “检测 - 改良 - 监测” 一体化解决方案,相关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200 亿元;
  3. 出口农业技术输出:通过欧盟 BCS、美国 OMRI 等有机认证的产品,已进入荷兰花卉、日本蓝莓、澳大利亚坚果等高端市场,2024 年出口额同比增长 110%,成为国际有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。

三、技术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

作为国家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,中翼鼎东以 “产学研用” 深度融合构建技术护城河:

  • 原料端管控:在云南、山西、内蒙古布局 5 大褐煤资源基地,建立原料数据库,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腐植酸(42%-48%)、有机质(≥60%)等关键指标,确保每批次原料稳定性;
  • 生产端创新:建成全球首条智能化全物理萃取生产线,实现 35℃低温提取、纳米膜过滤、微胶囊包埋等核心工艺自动化控制,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60%,相关技术参数纳入《腐植酸肥料生产技术规程》国家标准修订;
  • 研发端投入:年均研发费用占比 15%,与中国农业大学、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 12 家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,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56 项,其中发明专利 18 项,形成从原料提取到产品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储备。

四、绿色发展的企业担当

中翼鼎东的可持续发展,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,更在于对生态责任的主动践行:

  • 碳足迹管理:通过固废利用与工艺优化,每吨肥料产品可减少 1.2 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,2024 年企业整体碳强度较 2020 年下降 45%,提前完成 “十四五” 减排目标;
  • 循环经济模式:构建 “褐煤开采 - 原料加工 - 产品生产 - 固废回用” 的闭环产业链,年消纳工业固废 500 万吨,相当于减少土地占用 2000 亩,相关实践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工业可持续发展案例;
  • 农业赋能行动:发起 “土壤健康中国行” 公益项目,累计为 10 万农户提供土壤检测与施肥方案,培训农技人员 2 万人次,推动 100 万亩耕地实现绿色施肥转型。

站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保护的交汇点,中翼鼎东正以 6500 万年的地质馈赠为起点,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中砥砺前行。企业的愿景不仅是成为绿色农业投入品的领军者,更希望通过技术扩散与模式输出,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向 “高效、安全、可持续” 跃迁 —— 让每一寸土地在科技的滋养中焕发新生,让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真正实现共生共赢。